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汽车 > 正文

评测斯柯达晶锐怎么样及斯柯达晶锐的配置如何

发布时间:2022-06-20 01:48:01编辑:来源:

Fabia原称“法比亚”,是捷克斯柯达归入大众靡下后,分享大众集团A0级平台打造的一款小型车。上代法比亚曾以进口车身份来华销售,因此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

大家这里看到的是上海大众导入斯柯达品牌后引入国产的第二代法比亚。国产Fabia沿用了“明锐”的命名传统,中文取名“晶锐”。晶锐将于2008年底上市,有1.4L和1.6L共5款车型,售价为8.19~11.79万元。

3.外形观感

晶锐的外形设计富有斯柯达的品牌特色,巧用直线和弧线,风格在保持德系血统的稳重感之余,又比德国大众的车系多一点灵巧气息。整车沿用了规矩的两厢造型轮廓,与日系同级小车越来越倾向小MPV的作派有颇大分野。如果说同级车有谁的风格跟晶锐比较类似,笔者认为应是铃木的雨燕。而雨燕和晶锐两者,又都让我们联想到另一款经典车——MINI。

上面图中这一台的晶锐的最低配置1.4入门款,它的车身比较“斋”,高配版本会略显不同。请往下看。

4.车身细节

晶锐的造型细节设计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事实上,斯柯达的设计师是不易为的,你必须在大众提供的平台上,设计出和大众自身产品风格各异的产品,同时保守的德国人又不会让你太过于天马行空,因此斯柯达的车子往往细节要比大众的同级车有更多闪光点。晶锐在规矩的两厢轮廓下,加入了不少自己特色的笔触,例如那个斯柯达家族风格的格栅,在发动机盖上有一道突起的“鼻梁”,乍看还真像大哥明锐。

晶锐的前后大灯都应了“晶”字的感觉,剔透而且颇为可爱;最有魅力的要算是车顶的处理方式,采用了平顶、黑色A柱、原色粗大C柱的设计,使车顶远看仿如“庞贝张壳”。细想还有哪款车有着同样的设计?雨燕和MINI是也。

5.不同型号外形差异

不同型号配置的晶锐,车身是有不少差别的,下面结合图片来看看。

从正前方看,格栅差异显著。黑色格栅是欧洲版Fabia的全系标配,但中国版除了最低入门配置外,其余都采用镀铬格栅,增加精致感。

入门版的车侧没有防擦条,轮圈是套在钢圈外的塑料轮盖,显得很朴实;后面的运动版不仅有五辐式合金轮圈、黑色的车侧防刮条,更显眼的是白色的车顶——那是全系晶锐都可以选装的一个独特配置。

在尾部,除了入门级车型外,全系晶锐也增设了欧洲版所没有的镀铬装饰条。轮圈的款式很多,就笔者在试车会上就看到了不下4款。白色车顶又一个有趣的官方名字叫“勃朗峰雪地”,它对提升晶锐的观感有画龙点睛之效,我们强烈建议买家选上,只是暂时还不知道要加多少钱。

6.车身颜色

晶锐的车身色彩选择非常丰富,共计包括:紫铜橙金属漆、反射银金属漆、深黑珠光漆、激光蓝金属漆、冰海蓝金属漆、法兰红单色漆、向日葵黄单色漆、糖果白单色漆,共八种。现场所见,晶锐的色系既有比较内敛文雅的,也有热情奔放的。配上选装的白色车顶、三款合金轮圈以及深浅两种内饰,可以搭配出很个性化的晶锐来。这样的个性化空间,对A0级别买家来说无疑是一种吸引力。

7.车身尺寸

晶锐的车身尺寸和同门师兄或师弟(到底是师兄还是师弟?抱歉我也说不清)Polo劲情是很接近的。厂方最自豪的是长度一项参数,达到了同级车的最大,与飞度相比几乎有10公分的优势。但从晶锐的侧面轮廓不难看出,它的尾部后悬(后轮到后保险杠的部分)是比同级车要长一点的,这意味着它会有更好的常规行李空间。在决定内部可利用空间大小的轴距和宽、高参数上,晶锐并没有什么优势,这也是德系小车一贯的表现。

车型(尺寸单位mm)长宽高轴距

3992164215002465

大众Polo劲情3916165014652460

广本新飞度3900169515252500

铃木雨燕3695169015102390

8.发动机和变速箱

【1.4L入门版的发动机机舱】

【1.6L发动机舱】

晶锐的动力系统和大众Polo几乎完全一样,1.4L、1.6L两款发动机,以及与之匹配的5挡手动变速箱或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虽然是沿用现成的动力系统,但技术含量还是可以放心的,发动机采用了免维护钢制正时带、电子油门、最新版博世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手动变速箱素有口碑,6挡自动变速也是同级最高规格。具体参数请见下表。本以为这回试驾不必把精力放在动力表现上,但是驾驶下来,还是发现同样的动力系统,在Polo和晶锐上的表现是略有差异的。

1.4L1.4L1.6L1.6L

车型手动手自一体手动手自一体

整备质量(kg)1100116011151175

发动机排量(L)1390139015981598

发动机型式直列4缸16气门

排放标准国IV排放带车载诊断(OBD)系统

额定功率/转速(kW/rpm)63/500063/500077/500077/5000

最大扭矩/转速(Nm/rpm)130/3750130/3750155/3800155/3800

变速箱型式5档手动Tiptronic6档

手自动一体5档手动Tiptronic6档

手自动一体

90km/h等速油耗(L/100km)5.15.65.65.8

0-100km/h加速(s)13.4151112.4

最高车速(km/h)173167185180

9.实际动力表现

我本人对Polo也算非常熟悉了,于是我努力从发力区间、声音、变速箱和离合器感觉等环节寻找晶锐与Polo的差异。结论是,最大的差异在于发动机声音。实际上我也分辨不出是发动机声还是排气管声,总之Polo的发动机声音是4000转以内变化不太大,但晶锐2000开始到4000之间,发动机声音会有明显递增。虽然同行有一些媒体提出不满,厂方表示可能跟我们试驾的是试生产样车有关,但我个人看来,小车的发动机声音显著一点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晶锐1.4的发动机声音变化能凸显出发动机的“线性”,更便于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开晶锐1.4MT,只要听着发动机声音就可以判断换挡时机,日常驾驶时,以保持在3000转以内为佳。

声音的变化融入到发力特性中,更容易令人对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动力特性有所了解。在晶锐1.4L手动挡车型上,除了在2000转之下踩油门会感觉到很轻微的乏力抖动外,到达2000转时,便开始涌现出绵绵的提速力,从3000转步向4000转的这一段更是显著活跃起来,只要坚持不换挡,等待转速拉高时,冲劲配合声音,会让人觉得很有动感,忘掉它只是一台1.4L小车。虽然噪音略大,但即使吊着4、5千转激烈驾驶,整套动力系统的声音还是工整细密,完善性是不用担心的。

10.手动挡与自动挡

Polo的手动变速箱饱受赞誉,晶锐1.4的挡位跟Polo大致感觉相同,清晰、利索、间或也有“吸入感”,无论是日常不知不觉地驾驶,还是刻意全情投入激烈操控,都绝不会令人沉闷。它那可以做到跟趾动作的踏板编排,也是大众车中不多见的。不过晶锐的手动挡之所以好其实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大众颇具特色的MSR发动机阻力矩控制系统,它可以在你加油、收油时控制将发动机受到的力矩平顺化,举个实例就是1挡踩到4000转突然收油(可能是准备换2挡,可能就是想减速),一般手挡车都会立刻出现点头顿挫,但有了MSR系统就几乎不会有任何顿挫感,于是大大增强了每次换挡的畅顺性,连乘客都会称赞你开车开得平顺。这个MSR系统早年的Polo是没有的,后来才加上,现在新款大众家族的手动挡车型都会有。它对晶锐这种多数由年轻人、新手驾驶的小车来说,是个非常有价值的系统。

此行我也短暂试驾了1.4L自动挡车型。自动变速箱是我们熟悉的6前速手自一体,已经用在Polo、朗逸、新宝来等多个大众车型上。顺畅是这款自动变速箱的首要优先,程序聪明,在行车中不断的改变挡位,但动作总是非常顺畅。当然,油门的即时反应,以及驾驶的直接感,都没有手动挡来得强。虽然我一向对生活用车都主张买自动挡,但对Polo、晶锐这样的以驾驶品质为最大亮点的车,还是开手动挡所获得的价值感更高。

11.底盘表现

底盘是我们对晶锐有所期待的地方,因为斯柯达法比亚作为2007年才在欧洲上市的小车,比现行一代的Polo要晚7年,理应平台技术更新才对。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上海大众有关人员的官方确认,因为从朗逸开始,大众在中国就有意弱化“平台”的概念(这个概念也是他们自己提出和努力传扬的),改用“模块化”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底盘没有新老换代之说,只有什么部件适合什么车型之说。

这就带出了晶锐底盘的一个定性:厂方表示,晶锐的底盘是在现有上海大众Polo的基础上改进开发而来的,它并不是直接引进的欧洲版法比亚底盘,更确切的说,它应该是和Polo共享了很多机械模块。这对于已经生产Polo多年的上海大众来说,无疑是非常符合经济效益的做法。

说实话,我个人对于平台编号这些东西也不太在意,一个底盘好不好,最重要还是实际的表现。而Polo的底盘已经三番四次的被我们所称道,即便今天放在跟最新的日系对手车型比较,它的功力还是丝毫不逊。晶锐的底盘,在Polo的基础上还有所改进,例如吸震表现有所加强,因此也没有什么好怀疑的。

实际驾驶,便能感受到这是一副好底盘。日常道路上,悬挂对车身姿态的抑制很到位,频繁的加速、减速和超车,也不会摇晃不定。行走二三级公路是大众车系的强项,车身硬朗、装配扎实、底盘有韧性,这些特性都能在很短暂的驾驶中就感受得到。快速通过减速带时虽然仍有一点硬朗和跳动,但整车非常结实,在A0级小车中已是上乘表现。

关于底盘,目前我所掌握到的晶锐跟Polo的一个差异在于转向的助力可变系统。晶锐和Polo一样采用液压助力,这在当今小车一片电动助力风潮下已经很少见了,这是它紧跟Polo的一个表现。但助力可变的机构略有不同,Polo是用较精密的电控液压助力系统,助力大小变化由车速控制;晶锐改成了比较普通的转速感应助力可变系统,助力大小随转速变化而变。在日常道路轻松驾驶,或在小弯路上激烈过弯,晶锐的转向感受都不错,指向准确、助力均匀,没有任何不良感觉,但此程试驾缺少高速路段,在高速(尤其是超过120km/h的极高速)下是否能保持Polo那样的超强稳定感,暂时未能下定论。

12.驾驶品质

每次驾驶大众家族的新车——尤其是同步从欧洲引入的新款车,我都会想到“驾驶品质”一词。晶锐也不例外,开它和开Polo一样,能感觉到德国人对机械规格的执着、欧洲人对日常驾驶感受的追求。晶锐不是那种开起来极富运动感的车,但开着最入门版的1.4L手动挡车型,每一次换挡、每一脚油门、每一圈转向乃至每一下颠簸,我都能感觉到那种非常高的机械品质,开车是一种人和机器的互动,不是人去适应机器,也不是机器来讨好人……扯远了,我想说的就是,开晶锐1.4L手动挡这款车,实在是很让人畅快的。自动挡的版本,你同样能获得完善感,但人机互动减少80%,所以不管是买晶锐还是Polo,我还是推荐选手动挡。买日系小车飞度、雅力士之流,自动挡吧。

13.内饰氛围

德国人讲求循规蹈矩,因此机械才被他们不断演进得精益求精。内饰作为人机交流的界面,看来德国人也是不愿意作什么大变革的。因此就有了晶锐这个平淡保守得可以的车厢。

以一款新车来讲,晶锐的内饰设计风格没有任何惊喜,方方正正的中控台、规规矩矩的仪表盘,和七年前推出的Polo相比也不见得有多前卫。和日系对手新飞度、雅力士那种大胆创新甚至天马行空的车厢设计感更是没法相比了。

不过如果你了解斯柯达代表的捷克斯洛维亚风格——追求简洁实用的设计美学,你又认同德系车不花哨、讲内在的造车思路,你就会对晶锐的车厢没有什么怨言。置身其中,这就是一个让你老老实实将注意力集中在开车上的车厢,想在车内找到情趣感?只有寄望于装备了(这是晶锐的策略,下详)。

晶锐一上市就提供深浅两种内饰,在国产同级车中似乎是首次。入门型跟豪华型采用米色风格,运动型则是全黑内饰,爱好开扬和追求动感的买家可以各取所需。厂方还公布了一项数字——晶锐的车内空气有害物成分仅为1mg/100g,远低于国家室内空气标准要求的9mg/100g,换句话说晶锐的车内毒气是比较少的,值得那些准备要小宝宝的年轻家庭用户的关注。

14.驾驶区

【1.4L品致版(入门版)】

【1.4L品享版】

【1.6L品灵版(带选装件)】

上图是三种不同配置车型的驾驶区。可以看到,入门版的车厢配色最朴素,随着级别上升,变化有哑光金属的装饰件、座椅和方向盘的真皮包裹,以及更高级的中控台音响和空调等。除手动入门版外,手动挡高配(品灵版)均为深黑色内饰,配三幅式真皮方向盘,迎合了“运动”这一主题;自动挡的高配(品享版)则为浅色内饰,配四辐式方向盘,迎合“舒适”的主题。

15.中控台差异

上图左右分别是入门版和其他版本的中控台。入门版为手动空调,配单碟CD四喇叭音响。其余版本采用带自动恒温功能的空调(但风量大小是手动调节的),音响升级到6个扬声器,可以读取SD卡或USB接口的音频文件,并内置虚拟6碟CD功能,最多可以记录储存6张CD的音乐。播放CD在正常音量下音质不过不失,提高音量后的表现就一般了。

16.驾驶细节-低配版

我们拿最入门版的1.4L品致版来看看晶锐的驾驶细节。方向盘大小合适,可四向调节;挡位位置合理,行程适中而且极为清晰。入门版的方向盘和挡杆都是塑料制品,但手感并不觉得很廉价,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塑料的好处是,使用多长时间也几乎不会有变旧感。手动挡的踏板排布非常理想,甚至能做到跟趾动作,为大众车系中不多见。入门版也提供电动后视镜,操控方式与Polo同出一辙。

入门版的仪表也显得朴素,没有高配版(右下图)外框的金属边框。油量显示采用了电子液晶式,水温表也“退化”成指示灯,在高配车型上有数字的水温读数显示。

17.驾驶细节-高配版

再来看看高配版的驾驶细节:

手动挡“品灵版”虽然没有真皮座椅,但挡杆和手刹都采用了红线加黑色真皮缝制,营造出A0级小车中罕见的运动化高质感。

除入门版外的所有车型都配备行车电脑,功能包括瞬时油耗、平均油耗、剩余里程、平均车速、行车时间、水温数字,甚至可以设定限速提示功能,可说是同级功能最全的行车电脑。

除入门版外,其余版本都可以选装“冬季包”,包括前排座椅加热、后视镜加热和前风窗洗涤喷嘴加热功能。可选装的定速巡航也是同级车中首见,更难得的是连手动挡车型都可以选装,非常适合喜欢长途自驾游的用户。

蓝牙电话和导航准备装置也是选装的,其中这个“导航准备装置”比较特别,它是在原车仪表台左前方、A柱的角落位,预留了原厂连接导航系统的接口和电源线,顾客选择了这个选项,再在4S店购买原厂匹配的导航仪,便可以在不占用原车点烟器插口、无须外接连线的情况下使用导航。听上去很不错,但也有一些弱点,例如这个导航仪无法实现便携功能,它也无法在停车的时候收藏起来,有一点安全隐患。导航采用触摸屏操作,但限于试驾时间,我们未进行实际操作。

18.乘坐空间

晶锐的车内空间中规中矩,前排座椅造型舒服,头枕够大。入门版的驾驶席不可调高低,坐姿感觉中等偏高,大概是为了兼顾相当部分的女性驾驶者需要。其它型号则有高低可调。

厂方表示晶锐的车内测量空间数据是同级最好的,但实际感受并没有飞度、骊威那种宽敞感,因为晶锐始终是轿车式的布局,后座坐姿比较低,乘坐感还是轿车化一点,没那种坐在小MPV里的感觉。平顶设计为后座争取了不错的头部空间,全尺寸大型头枕也给后排乘客足够的照顾,但中排地台仍有突起,中间坐人还是不够舒服。

19.储物空间

晶锐的车厢内有多达20处储物空间,自身前后排,都能找到顺手的放置杂物、饮料的位置。其中分上下两层的手套箱、中控台底部大大的敞开式储物格,都是向日系对手学习来的好设计。前排门壁板的储物格不仅有饮料架,还有一条橡皮筋,可以用来固定杂志,是个聪明又细心的设计。后排地台设有杯座,入门型的两个后座椅也有储物袋,照顾比较周到。

上面四张图的东西则是入门版以外的车型才有,包括太阳眼镜盒、前排座椅中间的手枕箱,以及非常有特色的、位于尾厢内壁的软性塑料分隔板——它可以弯折固定在尾厢内,用来放置小杂物,不让它们在尾厢里滚来滚去,不用时可以拆下平放,完全不占地方。斯柯达设计师如此出色的细节创意,相信大众集团的德国设计师们看了都会觉得汗颜。

20.尾厢

晶锐的尾厢常规容积有300升,大于Polo劲情的250升,但还是比不上新飞度的380升。尾厢内壁平整,也比较深,大号拉杆箱都可以平放,这可不是所有同级小车都能办到的。

入门版的后座没有4/6分割设计,只能整张靠背放到。在此之前先要把头枕拆下、坐垫向前翻起,才能将靠背倒下。这个折叠方式在如今已经是非常落后、费力的了,和日系小车那些一步全到位的聪明座椅完全无法相比,相信除了真要搬家,用户平时都不会愿意去折叠座椅。入门版以外车型有4/6分割的后座,放倒的自由度大一些,但是拆头枕、抽坐垫的步骤仍不可少。

全系列车型都配备全尺寸备胎,但备胎的轮圈为钢圈,从节约成本出发也无伤大雅。

21.细节的好与坏

最后我们再来点评晶锐的几处细节,先是是要赞扬的方面:

全系列都用上了前后无骨雨刮,是同级车中不多见的;后门的侧窗可以完全降到底,这在如今也是难得的优点。仪表台虽然是硬质塑料,但做工保持了大众车系一贯的工整细密;四个车门的电窗全为一触式升降,档次十足。

入门版的车内装潢很“斋”,两个遮阳板都没有化妆镜,顶灯也只有一个开关;后座车顶拉手也被省略了,只剩一个挂衣钩。副驾驶手套箱盖的接缝有些大,未知是否试装车的缘故;入门版的1.4L发动机顶部的火花塞电线插口也是外露的,没有加上装饰盖,这在德系小车中实在并不多见,可见晶锐入门版对价格真是很在意的。

22.安全性

【上图为欧洲版Fabia的EuroNCAP测试成绩】

国产的晶锐尚未有任何碰撞测试成绩,但欧洲版第二代Fabia已经进行了欧洲NCAP测试,成绩是正面碰撞4星、侧面3星、行人保护2星,成绩在同级里属中上。德系血统车型安全性从来是不用太担心的,晶锐全系的安全装备也很齐全,要提醒的是欧洲版Fabia全系标配侧气囊,而国产版只有高配的“晶享版”才有标配。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