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穿搭知识 > 正文

蓝印花布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22-09-05 09:42:11来源:

导读 大家好,小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高级伪原创标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答:1、中国人用兰草的色素染色,最早可

大家好,小美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答:

1、 中国人用兰草的色素染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见证了绿色‘蓝草’的色素转化过程和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变绿的过程。他感叹‘青出于蓝,绿于蓝’,成为千古名言‘青出于蓝’来形容后人超越前人。从靛蓝染料到蓝染,染出来的靛蓝、靛蓝等颜色也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色调。

2、 北魏所著《齐民要术?种蓝》一书,专门记述了兰草捏蓝湖的方法:‘七月中旬做一个坑,使坑上盖几百捆稻草,做五寸深,盖四壁。把坑里的蓝倒扣着切开,放入水中,用木石压制。天热的时候过夜,天冷的时候沥干,把汁放在瓮里,拿十个石瓮,在桶里盛五升石灰,用手一扔,停一会儿再吃。把水清了,别弄成坑,坑里存着。等浓粥,还出瓮,蓝湖已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制作蓝湖的技术操作记录。蓝印花布的染料主要由兰草制成,根据其科属特征和生长环境可分为四种,即辣蓼、板蓝根、木蓝和菘蓝。江苏以盛产何首乌闻名;浙江、福建、云南、贵州适合种植山蓝;何首乌、菘蓝宜在山东、湖北种植;

3、 在台湾省,主要种植红树林和山蓝。当时人们用兰草加工靛蓝,主要用于染蓝布(纯蓝布),也用于染绞缬和夹缬。

4、 古代漏浆防染印花历史悠久。早在北朝就出现了镂空花卉图案和防染剂的蓝白色布料(新疆吴玉田玉来克古城北朝遗址出土了一块蓝白色毛布)。它的图案是由大、小圆点组成的,但花圆点之间并不相连,存在着花图案相连的现象。它最初被称为蜡缬草。唐朝时开始流行,也叫染缬草。

5、 还包括扭转和夹紧。夹紧的过程是通过雕刻特定的木板,然后将布对折,夹在两个相同图案的木板中间片刻。装订后注入所需颜色或放入染缸进行染色。取下夹板后,就会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因为工艺复杂,刻版费时,容易变形。南宋时,有人改进了这种方法,用于印染蓝布,又称‘药斑布’。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载:‘毒点分布在嘉定、安亭两镇。宋代嘉定中学(公元1208-1224年)由桂兴创建。用染布剂染色,等待干燥,用除灰剂染色,然后进行绿色和白色染色。被套和窗帘上有人物、花卉和鸟类。在药贴布中,“药”是染色原料——兰草,“点”是防染膏印花后形成的花纹大小的点。这些斑点可以防蓝,使坯布保持白色,所以称之为‘药斑布’,俗称浇水布。

6、 元代女纺织技术专家黄道婆,江苏松江乌泥镇人(1958年上海)。她是个童养媳。她忍受不了封建家庭的虐待,逃到了亚洲。在海南生活了30年,学会了黎族的纺织技术,然后回到家乡,引进并改进了黎族的纺织工具,制作了纺纱、纺纱、织布等一整套生产工具。并传授了错纱、配色、棕线、纺纱等纺织技术,促进了松江地区棉纺业的发展。元明以后,棉花广泛种植,而且是‘纺为纱,织为布’。松江、南通一带的纺纱织布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在明朝中期,它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